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作为我国碳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创新引擎,承担着激发社会主体减排潜力、探索环境权益多元化交易模式的重要使命。《意见》的发布,为自愿碳市场破除发展瓶颈、提升运行效能、融入全球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机制完善、市场培育到国际合作,全方位擘画了自愿碳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必将推动我国自愿碳市场迈向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新阶段,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出更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近日,由科技部主管的全国性非营利学术团体创新方法研究会主办的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表示,碳市场要发展,最重要就是技术。碳排放有成本,通过革命性的技术能够实现碳减排,减碳的收益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分别提出“健全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协同高效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相关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国碳市场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日,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印发,标志着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有了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意见》描绘的发展蓝图,对全面增强碳市场能力、提升碳市场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全社会公开,标志着我国正在逐渐形成“强制+自愿”“政府+市场”“国内+国际”的立体化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碳市场建设开启新篇章。《意见》锚定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有助于系统性破解流动性不足、机制不完善、创新不足等碳市场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难题,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和市场动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以下简称自愿碳市场)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到2027年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这一蓝图不仅标志着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也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碳市场扩围安排、制度构建、试点推进、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总体要求。在完善管理体制和支撑体系方面,《意见》明确要求“推动建设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国碳市场管理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强化服务功能,保障数据安全”,这为数智化在全国碳市场管理中的深化应用指明了方向。
《意见》的发布,为自愿碳市场破除发展瓶颈、提升运行效能、融入全球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机制完善、市场培育到国际合作,全方位擘画了自愿碳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必将推动我国自愿碳市场迈向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新阶段,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出更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7月25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排放交易专业委员会(CETA)主办,中碳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承办的全国碳市场扩围新路径专题研讨沙龙在武汉成功举办。本次沙龙旨在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落地,探讨新增行业纳入碳市场后的技术路径、政策衔接及面临的挑战,同时推动八大行业积极稳妥有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
7月23日,“2025建材行业碳减排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凝聚全球智慧、共促低碳转型”为主题,旨在与全球同行分享碳减排先进理念、技术路径与实践成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谋建材行业绿色低碳未来。来自全球建筑材料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建材行业碳减排、碳中和之策,共同促进全球建材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